江苏沿海水文多要素长期观测平台

发布时间:2015-12-04访问次数:445

       针对我国近海海洋动力基础数据,特别是长序列、大尺度、多因素同步综合数据缺乏的现状,以及江苏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工程亟待开展的需求,评估期内,实验室陆续建立了响水站、蛎蚜山站、大丰港站及连云港潮位站4个野外海洋观测站。其中响水站建成于2010年11月,蛎蚜山站建成于2012年2月,大风港站建成于2013年3月,连云港潮位站建成于2012年9月。在中山河口外的响水站设有0.9m直径波浪遥测浮标,海上测风塔平台上设有雷达式潮位计;大丰港深水航道附件的大丰港站设有3m直径波浪气象遥测浮标,码头上设有雷达式潮位计;海门东灶港外的蛎岈山站设有3m直径的水文水质遥测浮标(观测波浪、水流、泥沙、水质),海上旅游平台上设有自动气象站和雷达式潮位计。结合卫星及其他无线通讯技术,观测数据可实时回传到实验室控制中心,以便于科研人员对实时海况的掌握,从而开展海岸防灾减灾相关的分析、预报工作。通过平台观测实现了全天候同步实时监测、收集与传送水文、气象、水质与环境等综合参数,填补江苏沿海长序列多要素同步水文数据的空白,为江苏沿海开发与保护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料。

       观测平台实测资料除直接用于江苏海岸带防灾减灾及滩涂开发相关系列项目外,还向南通海洋渔业局、盐城大丰港口局以及校内外所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免费开放。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大地震发生海啸,响水观测站监测到海啸对本站潮位过程的影响,相关数据被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的课题组采用。河海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申请使用观测站观测数据50多人次,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7名。